息烽隶属贵州省贵阳市,东部接壤贵阳市开阳县,南面和西面抵临贵阳市修文县,北边与遵义市播州区、毕节市金沙县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辖9镇1乡1街道(179个村<社区>),七人普全县户籍人口27.8万人,有苗、布依、彝等31个少数民族。息烽之名由明朝崇祯皇帝于崇祯三年(1630年)御赐,寓意“平息烽火”。民国三年,即1914年正式设立息烽县。新中国成立后,息烽先后隶属于贵定、遵义、安顺专区,1996年从安顺地区划属贵阳市。
息烽位于东经106°27′至106°53′,北纬26°57′至27°19′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多在1000~1200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70天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年达96%以上。
息烽地处黔中腹地和贵阳、遵义两大城市之间,古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称,距贵阳龙洞堡机场70公里、遵义新舟机场75公里,渝贵铁路、兰海高速、贵金古高速、210国道、川黔铁路纵贯南北,江都高速横跨东西,向南融入贵阳主城区的同城大道即将通车,北靠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水上航运能通江达海,中欧班列(渝新欧)延线可直达县城,加之息烽象道物流基地的加持赋能,交通物流极其便捷。
息烽拥有“红色、温泉”两大特别资源和“生态、乡村”两大特色优势。红色资源丰富。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阳市唯一首批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县、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军长征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在息烽行军作战六天五夜,留有大塘渡、没良坑、祖师观等红色遗址遗迹,是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的重要篇章。温泉美名远扬。息烽温泉是息烽顶级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经国家鉴定为“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钙型氡泉”,具有直饮、医疗和健体三重功效,常年水温在53—56℃,是国内著名的优质天然医疗和饮用矿泉水之一,是世界“三大氡泉”之一,中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享有“天下第一汤”“国泉神汤”等美誉,现建有南山天沐温泉、南山积木世界温泉、南山驿站温泉及隶属全国总工会的疗养院温泉等温泉度假康养景区景点。自然生态良好。有西望山、南望山、天台山三大原始丛林,森林覆盖率达59.95%,其中,西望山不仅自然风光雄奇秀丽,而且是黔中佛教名山,有“西南南来佛教第一山”之盛名;境内的乌江峡,水碧山青、悬崖峭壁,集聚了乌江画廊的百里锦绣,素有“小三峡”之称。乡村富有特色。有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集山水风光、田园风情、村舍民俗为一体的“又见南山”“又见乌江”“芳蝶岭”等乡村精品民宿品牌极具特色、倍受追捧。正在筹建乌江南岸乡舍民宿集群,全力推动旅居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底蕴深厚。半边天文化发祥于息烽养龙司镇堡子村,这里书写了“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的动人篇章,凝聚出“巾帼风范、敢为人先”的堡子精神。同时,佛教文化、黔商文化、土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龙灯、花灯、阳戏和青山“四月八”、苗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美不胜收。
近年来,息烽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落实省委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四主四市”的工作思路,紧扣县委决策部署,顶压前行、攻坚克难,经济发展平稳有序,中国式现代化息烽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4.1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在全市各区(市、县)排名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持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3%。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4.1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在全市各区(市、县)排名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持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3%。经济发展的韧性更足、步子更稳、前景更广。
发展动能更具新活力。工业总产值实现122.31亿元,同比增长20.55%。息烽化工园区以全省最高分评定为D级低风险园区,并先后获评省级、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新增培育农业“四类经营主体”699个、经营面超过6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9.4%。息烽温泉康养品牌、“又见南山”“又见乌江”民宿旅居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旅游总收入达82.6亿元。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强、基础更牢、底气更足。
民生事业展现新变化。县第二小学、第四幼儿园先后建成投用,县城学位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息烽1号养老服务站建成运营,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一老一小”服务更具多样化和多层次。2家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投用,基层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更加便捷。深入推进殡葬领域集中整治,治丧费用降幅超过50%,切实办好了群众“身后事”。群众“三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不断深化,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图斑整治试点稳妥有序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获选全国典型示范案例,上市量和交易量排全省首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推进,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2563万元、同比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改革开放的思路更宽、措施更多、成效更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