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社会安全

如何识别和防范合同诈骗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 索引号: 000014349/2025-268819
  • 信息分类: 社会安全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如何识别和防范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合同诈骗主要有如下犯罪手法:

1.通过伪造单位、伪造营业执照及各种许可证等,在取得他人信任后签订合同诈骗。

2.盗用他人公章、合同纸、相关证明凭证等,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行骗。

3.虚构董事长、总经理等身份,假借在豪华场所办公,在取得对方信任后签订合同行骗。

4.以高利润为诱饵,诱骗对方签订设置陷阱的加工承揽合同,骗取对方保证金、抵押金、中介费等。

5.积极支付一定的预付款定金,取得对方信任后让对方放松警惕,以小骗大以达到行骗得手。

6.以紧俏物品为诱饵,许以高利,签订合同侵吞对方预付货款。或者以滞销和积压商品为目标,抓住对方急于推销滞销和积压商品的心理,通过签订购销合同行骗。

7.两个以上的单位和个人,事先串通,一买一卖,恶意串通合演双簧,制造商品紧俏气氛,以此推销劣质或滞销商品,骗取货款后逃逸。

8.先以种种优惠条件打动对方,签订巨额合同,一旦货物到手,随即藏匿或外逃行骗。

9.以转让专利、高新技术为名,打着包技术、设备、培训、回收、利润的幌子,引诱对方签订合同行骗。

合同诈骗防范建议:

一、以是否超过经营范围为标准先判断项目的真实性,再与对方商谈合作项,切记脑子大热一掷千金的行为。

二、认清合同公证和鉴定的内容,签订合同时应多留个心眼,不要轻易被合同的外在形式所蒙蔽。

三、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对于首次交易的对象,要核实身份信息或企业相关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行骗。

四、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虽然不法分子想了不少较为隐蔽的诈骗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并非无迹可寻,大家要避免贪图便宜,注意一些反常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